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

我院大气环境中心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期刊发表湿球温度变化机理的研究成果

发布者:施婷婷 发布时间:2024-01-23 浏览次数:815


随着气温的升高和大气湿度的增加,湿热(即高温和高湿的组合)已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严重气候危机。湿球温度是量化湿热的热力学指标,过高的湿球温度会抑制人体的蒸发冷却,进而加剧热胁迫的健康风险。研究湿球温度的变化特征和机理,对于湿热风险的缓解至关重要。

日前,大气环境中心联合耶鲁大学在国际地学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发表题为“The land wet-bulb temperature increases faster than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的研究文章。该研究使用了大量的气候模型数据、大气再分析资料和站点观测数据对全球陆地夏季湿球温度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建立了陆地边界层内湿静能的机理模型,为湿球温度的变化提供理论支持。研究发现,陆地湿球温度的增加比海表面温度快约17%,这一放大效应来源于地表向下长波辐射的增加,导致陆地边界层内湿静能的累积。研究还发现,湿球温度与向下长波辐射之间存在紧密的线性关系,向下长波辐射可用作预测因子预估未来多时间尺度上湿热的变化。上述关系在多气候模型和情景间稳健存在,是地球气候系统内在属性,为预测极端湿热的发生和区域、局地尺度上的湿热变化提供了新的角度。

文章共同第一作者为大气环境中心的楚淏然博士生和曹畅副教授,其他作者包括肖薇教授、王伟副教授、张弥副教授和耶鲁大学Keer Zhang博士生等。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和江苏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资助。

文章链接:http://doi.org/10.1029/2023GL106617

1 陆地大气边界层内湿静能(MSE)平流辐散的收支过程模型

2 基于模型、再分析资料和站点观测数据的陆地湿球温度与向下长波辐射的变化关系